- 爱球会起名
- 元姓男孩女孩取名用字解析
元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元(yuán)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1位。
元姓简介
元[元,读音作yuán(ㄩㄢˊ)],中国姓氏之一。
元姓起源与分布
元姓姓氏起源
元(Yuán)姓源出有:
拓跋宏(元宏)
源流一
源于妫姓,出自殷商名臣元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五书》上记载:在殷商王朝末期,商帝乙(公元前1101~前1076年在位)废长子弃,立二子受辛为君。当时,商太史元铣曾据法力争,然商帝乙固执己见,仍立受辛为太子。受辛就是后来著名的商纣王。显然,在商朝时期即有元氏一族,具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那位以识之明而反对帝乙把帝位传给纣王(受辛其名)的殷朝太史元铣,是元氏最早的始祖之一。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元咺,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左传》中记载:“元,出卫大夫元咺。”在史籍《韵会》中也记载:“<左传>有卫大夫元喧。”该支元氏一族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上大夫元咺,是周文王的后裔。
在元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元氏,族源发源于河北、河南一带。
源流三
源自北宋初期玄氏家族,属于因谥改姓为氏。北宋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将自己的父亲赵弘殷追封为“大宋宣宗圣祖皇帝”,因此下令天下姓氏不得与他父亲的谥号冲讳。
源出姬姓的玄氏家族为为讳,只得改姓为元氏,属于因谥改姓为氏。
源流四
出自危姓,危仔倡(?-909)字上练,又字忠练,唐末五代时人,籍贯江西南城,南城东兴乡四十一都苏源村(今属黎川县荷源乡)人。唐末信州刺史。抚州刺史危全讽弟。909年危仔倡与危全讽一道攻打洪州时,被吴国将领周本击败,危仔倡投奔吴越王钱鏐。钱待仔倡为上宾,任命为淮南节度使。由于钱鏐认为“危”不吉利,便赐姓“元”。从此,仔倡子孙均仕吴越,留居杭州,并改姓元。
源流五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华元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华氏,源出子革氏。在史籍《元和姓纂》中引《世本》记载:“季平子支孙为子革氏。”在史籍《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季孙使公华、公宾、公林迎孔子。王符以华氏次公之氏后,则华氏当即公华氏。”在史籍《左传·成十五年》中记载:“华元使向戍为左师。”子向戍,是宋桓公的曾孙。在《世本》中记载:“桓公生向父盻,盻生司城訾守,守生小司寇鳣及合左师。左师即向戍也。”华元,全名子华元,安徽濉溪人,时为春秋时期宋国执政上卿,曾任右师。
在华元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元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六
源于他族改姓。
①出自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王朝拓跋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魏孝文帝拓拔宏,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于洛阳(今河南洛阳),之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下诏改汉姓为元氏。此后,鲜卑族拓拔氏皆改为元氏。
②在今回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元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元氏。
元姓分布情况
根据元永洁女士2011年整理的关于全国元氏分布情况调查:元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群体,但在今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四百零五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九十一位,多以河南、忻州、钱塘为郡望。元氏最初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两省,元氏的最初的活动地区都是在黄河流域,如唐朝的大诗人元稹与名臣元结,就全是河南人。
现天津市的静海县,河南省的辉县、周口市、开封市、洛阳市、安阳市林县、汤阴县,安徽省的合肥市肥东县、凤阳市,山东省的威海市、平度市、昌邑市,江西省的抚州市崇仁县及乐安县,福建省的宁德市霞浦县、泉州市石狮市,广东省的揭阳市惠来县、汕头市,山西省的忻州市、运城市、朔州市、大同市,河北省的廊坊市,湖南省的临湘市,湖北省的荆州市、洪湖市,云南省的丽江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吉林省的长春市、延吉朝鲜族自治州,辽宁省的鞍山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地,均有元氏族人分布。
经过近二个月的查找,今建立联系的有江西抚州崇仁元家桥、福建霞浦县、广东揭阳市、湖南临湘、山东昌邑、天津静海,各处都有万人以上居住,并有家谱可考。其中天津静海元氏是在清乾隆年因避庙讳改玄为元,现山东潍坊同宗族人仍然姓玄。
另外,安徽肥东、安徽凤阳、湖北荆州、河北廊坊、山西忻州、陕西白水、吉林长春也是元氏人居住地,具体情况尚不清楚。据悉,甘肃有元氏万余人,河南情况最为复杂,居住地很分散,这二个地区尚未建立联系。
2012年初这近一年里,建立联系的元氏人有:山西临汾及渭南蒲城、福建光泽、河南辉县及信阳、河北邢台、甘肃通渭,都有元氏家族居住。其中福建光泽元氏为危姓所改,与江西抚州临川危氏同宗。
元姓各地始祖
临湘元氏始祖
始迁祖思恭,明正统年间自江西武宁县长乐乡二十五都芒村永元坊迁岳州府临湘县冶湖里,后复徙河西古塘坤居。
宁乡元氏始祖
元仲修,字隆让者,明正德十五年(1520)由江西乐安之象山寄籍宁邑之黄材。
天津元氏始祖
元友能,明洪武初,友能公同兄友德公,由江南凤阳县迁至静海之邀铺村,友德公无嗣,固族皆友能公后。
林州元氏始祖
元林字金声,生于大清道光十一年(1831),学武,20岁时已拳艺精通。30岁左右出师到山西教徒传艺,光绪五年(1880)病故,终年仅49岁。
忻州元氏始祖
元谊,宋宣和间官忻州神虎军使,远祖元结,北魏皇室苗裔。
光泽元氏始祖
危全讽(?-909年)字上练,唐末五代时人,籍贯江西抚州,抚州刺史。于唐末黄巢起义时以自卫乡党为名起兵,逐步据有抚州全境,割据称雄。危仔倡之兄,固族於危全讽为始祖。
浯瀯元氏始祖
江西浯瀯元氏始祖,元子哲(718年-770年)河南罗山县人,天宝进士,766年任崇仁知县,大历五年(770年)卒于衙内。时任抚州刺史颜真卿撰写《元子哲遗爱碑》碑文。
江西乐安元氏始迁祖,元从周为元子哲第九世孙。
元姓研究考证
1、出自殷商元铣之后,世代相传姓元。
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魏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之后,以地名为氏。
3、出自拓跋姓,为鲜卑族的后代,至魏孝文帝时下诏改姓为元氏。
4、出自复姓纥骨氏、是云氏所改。
5、出自玄姓,为北宋时为避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父亲圣祖赵玄朗名讳,改姓元氏。
元姓姓氏文化
元姓郡望堂号
河南郡:汉置河南郡,即秦三川郡地,河南郡,唐为洛州河南府,辖境都远小于汉河南郡。元为路,明为府。
雁门郡:战国时赵国置郡,此后多以雁门为郡、道、县建制戍守。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雁门郡为北魏元姓皇族发源之地。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河南堂:以望立堂。
元姓宗祠对联
四言
源自商代;
望出河南。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典出元姓的源流和郡望。
宫中才子;
樊上酒徒。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元稹,字微之,河南郡人,早年家贫,贞元年间举明经科,历官左拾遗、监察御史、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其诗以平易取胜,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宫中称他为“元才子”。著有《元氏长庆集》。下联说唐代文学家元结,字次山,号漫郎,河南郡人,天宝年间进士,曾参与抗击史思明叛军,立有战功,历官道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水部员外郎。其诗能反映社会现实,散文也多涉及时政,有《元次山文集》。代宗时以亲老退居樊上,著书自娱,自称“酒徒”。
紫芝眉宇;
露竹霜条。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元德秀,字紫芝,元结族兄。少年丧父,事母至孝,考进士时,背着母亲入京城。母亲去世,他在墓侧筑室而居,食不加盐,睡不铺席。任鲁山县令,一年后辞去,住在山水俱佳的陆浑,弹琴自娱。宰相房琯曾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下联典指北魏皇族元志,从小博览书传,颇有文才。任洛阳令时,不畏强暴凶悍;任荆州刺史,威名享誉荆楚;后任雍州刺史、西征都督。尚书邢峦曾称他“露竹霜条,故多劲节。”
金钗沽酒;
翠腕成阑。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唐·元稹悼亡诗:“泥他沽酒拔金钗。”陶宗仪《元氏掖庭记》:“元静懿皇后诞日,南朝宫人献柳金翠腕阑,似手镯类,但扁而用于臂境。”
河南世泽;
元和家声。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元稹,河南人,诗以平易胜,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号元和体。
六言
宝岳行军元帅;
长寿光禄大夫。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隋初名将元景山,字宝岳,洛阳人。勇猛善战,仕周,击败吐谷浑;平齐,斩宇文亮,官拜大将军。文帝即位,拜上柱国。伐陈,为行军元帅,威名显赫一时。下联典指隋代右光禄大夫元寿,字长寿,洛阳人。性仁孝。炀帝立,为杨素行军长史,又从帝西讨吐谷浑,以功累官右光禄大无。从征辽东,道卒,谥景。
邕内神明之誉;
宫中才子之呼。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元绛。下联典指唐·元稹。
七言
邕州使威名驰誉;
烈女传学士增修。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南城人元绛,字厚之,天圣年间进士,任广东转运使时,侬智高(广源州壮族首领)反宋攻邕州,建大南国,元绛驻军邕州,享有威名。后历官翰林学士、参知政事。下联典指唐代元万顷,拓跋氏后裔,敏于文词、性情放达。曾跟从李勋征伐高丽,管书记,后任著作郎、凤阁侍郎。著有《烈女传》等。
才子诗宫嫔喜咏;
列女传学士增修。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元稹,宫中妃嫔多诵其诗,号“元才子”。下联典指唐·元万顷,号“北门学士”,增修《烈女传》等。
四面常时对屏障;
一家终日在楼台。
——唐·元稹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句联。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此联为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句联。
摇笔尚堪凌浩荡;
题诗端为发幽妍。
——唐·元稹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元稹诗句联。
白雪任教春事晚;
贞松惟有岁知寒。
——宋·元好问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金末文学家元好问诗句联。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号遗山。七岁能诗,二十岁成学,名闻京师。兴定进士,任内乡令。正大中,为南阳令。天兴初,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有《遗山集》。
百年人物存公论;
四海虚名只汗颜。
——宋·元好问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好问自题联。
四朝文物米仓巷,
百世根基浯瀯桥。
——明.吴与弼赠浯瀯元氏祠联,并赠浯瀯元氏族谱谱序。
八言
七岁神童,诗文名世;
一时才子,元白流芳。
——佚名撰元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末文学家元好问。下联典指唐代诗人元稹。元稹与白居易常相唱和,世称“元白”,号“元和体”。
元姓族谱文献
《浯瀯元氏族谱》江西崇仁县浯瀯元氏族谱,始修于宋咸淳五年1269年,至2009年10月已十一次修辑。
《浯瀯元氏重修族谱序》明景泰辛未十一月晦日,同乡吴与弼所书,并诗暨贺祠联:四朝文物米仓巷,百世根基浯瀯桥。此谱序收录于《四库全书》,康斋集卷九序,《吴营桥元氏族谱序》。
《乐安元氏族谱》,江西乐安县元氏族谱,於2004年十修。
《临湘元氏宗谱》湖南临湘市元氏族谱,始修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
《宁乡元氏支谱》湖南宁乡县元氏支谱,始修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
天津《元氏族谱》原谱序(乾隆十二年)。
《林州元氏家谱》河南林州市城郊乡槐树池村元氏家谱(文谱传记),1994年稿。
《忻州元氏家谱》山西忻州元氏家谱,民国二十六年(1937)九月初四抄件。
元姓字辈排行
《浯瀯元氏族谱》载“
东麟铭海 桂炳坚华 从克尔经 世碧仲南
祖伯自华 荣宗钦延 以应维道 盛德裕崇
肇基浯瀯 仁义忠信 诗礼雍容 明良辅国
彬雅庚杨 智勇有松 君臣宇宙 仕宦廉敏
临湘元氏字辈
春日生光,廷祚永昌。为国崇贤士,盛名达家邦。隆平自此建,令望远垂芳。孝友继先绪,忠信启后人。祖德宜绍述,宗功克缵承。共和开泰运,嘉祥纪宏文
宁乡元氏字辈
朝楚明正应 国泰永昌荣
道立基先植 闲传世泽长
振家资继起 文运代生光
《肥东元氏字辈》
文开昌运,德兆邦家,继兴俊业,盛宗承传;
仁辅基厚,善润嗣良,国强民泽,伟纪华章。
其他字辈
广东汕头、靖海、天津静海字辈:“启士应宗,春立荣茂,登邦绵达,永兆丰隆。
山东威海、昌邑元氏字辈:“海思仲仔,珠贵世礼,常为何发,贺先仕克,茂均兴瑞”
元姓元氏名人
元宏:即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北方建立北魏政权(386-556年)日益强大,尽占长江以北地区,成南北朝对峙之势。传至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将皇族拓跋姓改成了元姓,自己也改名为元宏,其他庶族仍为拓跋氏。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元子哲(718年-770年),字子晰,号东山,河南罗山县(今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人,唐朝官员,天宝年间进士,崇仁知县。江西浯瀯元氏与乐安元氏始祖。北魏拓跋珪第十三世孙。
元淮(1130-?)名仲泉,讳淮,字国泉,号水镜。今江西抚州崇仁人。元代诗人。元初授武德将军,任福建邵武知府。唐朝崇仁知县元子哲第十五世孙。
元结,字次山。唐朝时河南(今洛阳市)人。天宝进士。他继承陈子昂反对六朝骄俪文风,致力于古文写作,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著有《浪说》7篇、《漫记》7篇等。
元稹,字微之。唐朝时河南(今洛阳市)人。元和元年,对策举制科第一。任左拾遗。早期反对权贵宦官,但后转而依附宦官。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共同提倡新乐府,两人齐名,世称元白;诗称元和体。著有《元氏长庆集》100卷,今存60卷。所作传奇《会真记》,记张生与崔莺莺之事,为后来《西厢记》所本。终年52岁。
元景皓:公元550年,高洋废掉了魏孝静帝,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齐朝,历史上称为北齐。
元德昭:本姓危,字明远,五代时江西省南城县东兴乡苏源村(今黎川县荷源乡苏源村)人。吴越王重其才,忌“危”字刀下有“厄”,改姓元,后由于战功卓著,拜为丞相。
元好问雕像 元好问,字裕之(1190-1257),号遗山,金代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系出后魏,七岁能诗,兴定三年进士,官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古文继承韩柳,结构严密。诗主风骨,反对浮艳。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编有中州集。著有遗山集﹑续夷坚志。金庸小说中的“问世间,情是何物”正是出自他的词《摸鱼儿》。